人類有一個普遍的、永恒的正義理想;幸賴于此,法才未與暴力相混同。
——莫里斯·奧里烏
——羅斯科·龐德
法之善者,仍在有用法之人,茍非其人,徒法而已。
——沈家本
法官是活著的法律的宣示者。
——布萊克·斯通
今天,小編為各位正義的伙伴們帶來關于法律10本小書。
1.帕特里夏·尤伊克、蘇珊·S.西爾貝《日常生活與法律》
當我們問她是否在出現(xiàn)鄰里糾紛的時候向警察局報告時,她胸有成竹地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反駁,說道:“我不會那樣來用我的警察?!痹谀撤N意義上說,這種表述似乎顯得難以捉摸,甚至是矛盾的。它既表達了所有權和認同(“我的警察”),也表達了權力剝奪和距離(不愿為個人問題去報告警察)。
這是本論述美國社會的法律意識的著作。它結合了社會學方法和人類學方法,探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了法律和體驗法律的不同方式。通過很多個體的故事,作者總結出人們對待法律的三種行為態(tài)度:敬畏法律、利用法律和對抗法律。作者指出,正是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法律意識的多元性,構成了法律的持久性和巨大影響力。
全書在廣泛而生動的個案研究基礎上,構建了一種完整的關于法律性的理論。
2.羅斯科·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如果法律在今天是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它就需要宗教、道德和教育的支持。
羅斯科·龐德,“社會學法學”運動的奠基人,美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法學家之一。
羅斯科·龐德《法律與道德》
3.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國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表現(xiàn)在家族主義和階級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和中國社會的基礎,是中國古代法律所著重維護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秩序,在法律上占有極為突出的地位。
瞿教授在與他早些時候返回中國大陸的妻兒會合之前,完成了他的工作。一本書有一本書的命運,在這個計劃里面,世界大戰(zhàn)和中國的發(fā)展都留下了印記。
——社會經濟史學家魏特夫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一書,從法律和社會的角度研究中國歷史。這一專著探賾發(fā)微,獨辟蹊徑,書中涉及家族、婚姻、巫術及宗教,既是一部法制史,也是一部社會史,成為學術界的開新之作。
4.劉仁文《遠游與慎思》海外司法觀察隨筆
中國的法治土壤依賴于法治文化的春風化雨,法律人應當盡可能地多一點人文精神,社會應該盡可能地多一點人文氣息。
——劉仁文
目錄
5.謝喆平《浮云遠志:口述老清華的政法學人》無論出發(fā)多久,都莫忘初衷
老清華的政法學人多已過世,因此本書的口述者主要是其哲嗣后人,其中有現(xiàn)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的唐悅良長孫唐虔,擔任過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的張奚若長子長張文樸;在高校和科研機構任職的錢端升之子錢仲興、曾炳鈞之女曾爾恕、湯象龍之子湯經武、姜書閣之女姜逸波、徐義生之子徐大元、樓邦彥之子樓秉哲、端木正之女端木美(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有在各自領域成就突出的王鐵崖之女:王依、王莉、王亭;也有負笈美國的吳之椿之女吳采采、陳體強長子陳達隆等。
口述者中,更有在世的七位老清華政治學系學長:齊錫玉、張遵修、李詠、于堅、王宏鈞、張輔樞、許光建。他們都各自在翻譯、出版、博物館、軍隊和外交領域成就非凡,不負先師。
口述者中,還有杜汝楫晚年的弟子劉蘇里(萬圣書園創(chuàng)始人)、徐征。
6.耶林《為權利而斗爭》對外保有威信、對內堅如磐石的國家,再也沒有比國民法律感情更寶貴、更需要培育、獎掖的財產了。
魯道夫·馮·耶林和薩維尼并稱為19世紀西歐最偉大的法學家
激勵法律人生活和行為的最好讀物
培養(yǎng)國民的法律感情就是培養(yǎng)國家的健康和力量,當然這種培養(yǎng)不是學校和課堂上的理論培養(yǎng),而是把正義原則實際地貫徹于一切生活關系。
——耶林
所有的權利都面臨著被侵犯、被抑制的危險,因為權利人主張的利益常常與否定其利益主張的他人的利益相對抗。所以權利的前提就在于時刻準備著去主張權利,要實現(xiàn)權利,就必須時刻準備著為權利而斗爭。
7.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過去一百年來美國最重要的四位法律理論家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最權威的法律哲學家之一
富勒認為,在討論法律與道德之間可能的關系時,需要對道德做一種區(qū)分:道德可以被分為義務的道德與愿望的道德。
8.莫里斯·奧里烏《法源:權力、秩序和自由》法與暴力不同
法利用暴力來實施制裁,有時還要改造憑借暴力創(chuàng)設的某些機構;法之所以能夠改造它們,正是因為法與暴力不同。
——莫里斯·奧里烏
本書由作者的六篇文章節(jié)錄萃集而成,系統(tǒng)闡述了自然法與人為法中關于權力、秩序和自由的基本內容及其沿革,并介紹了自然法在德國的際遇。作者在書中對個人主義的內涵,法律的實質,權力、秩序與自由之間的互動關系,社會團體的歷史地位,權力監(jiān)控的意義和途徑等,均從自己的角度作了獨到且詳盡的闡釋。
9.琳恩·斯托特《培育良知——良法如何造就好人》如果我們想要步入真正的法治社會和文明社會,我們就不能忽略良知的重要作用。
當許多個人的許多微笑克制和體貼編制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和諧而繁榮的社會。
——琳恩·斯托特
無論是現(xiàn)代的法律還是公共政策都假定人是自私的動物,對待人,只應該采取懲罰和獎勵的方法。事實上,這個假定很片面,我們應該注意到人類良知的內在力量。
本書中作者從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生物進化論等多種角度描述了人類種種自私與無私的行為,并指出法律制度是如何修正人們的行為以及好的法律如何鼓勵人們在商業(yè)、整治、道德等方面的無私行為。
10.卡爾·威爾曼《真正的權利》
“當沖突的當事人都主張自己擁有權利時,我們應當如何行動?”
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法律與哲學委員會原主席30多年研究成果告訴你。
孕婦真的享有任何時候選擇墮胎的道德權利?胎兒在其出生之前是否享有真實地生命權?非人的動物的權利真的存在嗎?利用動物做實驗的人們是否具有自由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權利?
判斷一個聲稱的權利是真正的權利,對法律和道德的意義重大,因為權利的實際含義通常表明它們所隱含的法律或道德義務。
每日福利:
即日起到2016年6月底,每天送出精品好書一本!
您回復“法律”兩個字給我們即有機會獲得以上圖書一本。
往期福利發(fā)放:
感謝各位讀者參與我們周一回復“經濟”的活動。恭喜“追夢人&侯朝杰”朋友獲得精美好書一本。
請將您的姓名、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私信給小編。贈書活動將持續(xù)至6月底,各位親都有獲得贈書的機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