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樂”字的用意非常廣,那么,它的本義又是什么呢?
《説文解字》:
樂,五聲八音緫名。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樂,五聲八音的總稱??梢姡皹贰弊值漠a(chǎn)生,與樂器有關(guān)。
我們先來看看甲骨文的“樂”字(見圖1),是由兩個或三個“8”和一個“木”疊合而成。對這個字形有兩種解釋。一種認(rèn)為,其中的“8”是指絲,把絲弦放在木上,就像現(xiàn)在的弦樂器,是個象形字。然而,據(jù)資料顯示,我國到了周代才有撥弦類的樂器,如琴、瑟等。而商代是沒有這一類樂器的,所以,對這種說法存在疑問。
另一種則認(rèn)為,“樂”字上面的兩個“8”代表了商代最早的樂器骨哨、陶哨和陶塤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發(fā)聲孔,下面的“木”則是長短不等的哨交叉排列的現(xiàn)象。所以,“樂”字是概念性會意字。
到了周代,樂器的種類增多,見于文獻(xiàn)記載的有70種,《詩經(jīng)》里提到的也有27種。顯然,只有“塤”“哨”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還要加上其他樂器才能稱為“樂”。于是,甲骨文“樂”字有了小小的變化(見圖2),加進(jìn)了“白”,表示鐘、鼓形,指多類樂器齊奏,下面的“木”就是樂器架。這大概也是金文“樂”字字形的由來。
小篆的“樂”承續(xù)了金文的寫法(見圖3),由此,字形基本上固定下來了?!皹贰奔幢硎靖鞣N樂器發(fā)出來的聲音相和,讀音為“yuè”。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簡體字“樂”,則是從草書楷化過來的。
“樂”是個多音多義字,除了讀“yuè”這個音外,還讀“l(fā)è”,表示開心,愉快;讀“yào”,這個音只是在古籍中出現(xiàn),比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此外,“樂”作姓的時候也讀“yuè”,如戰(zhàn)國名將樂毅。作地名時讀“l(fā)ào”,如河北樂亭、山東樂陵。
本文來自【貴州廣播電視臺-動靜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diǎn)。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fā)布傳播服務(wù)。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