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廣州(記者賴雨晨梁賽玉談昦玄)從莫言榮膺諾貝爾文學獎,到麥家作品被收入“企鵝經(jīng)典”,中國作家真正得到海外主流文壇的認可、獲得市場與讀者青睞了嗎?
“其實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影響仍然微乎其微?!比涨霸趶V州舉辦的南方國際文學周活動中,麥家告訴新華社記者,“雖然這些年被陸續(xù)推出去,但中國文學大部分沒有進入海外大眾的視野,而僅僅是一些專家通過研究文學作品來研究中國,僅此而已?!?/p>
成功的特例并不能掩蓋中國作家在西方仍然邊緣的尷尬境地,而中國文學要走向海外,高質(zhì)量翻譯的缺失與版權(quán)代理機制的滯后仍然是橫亙在前的難題。
今年3月,麥家的《解密》作為“企鵝經(jīng)典文庫”作品,在21個英語國家同步上市,這也是該文庫收錄的首位中國當代作家。而促成這樁出版界重磅新聞的,竟是一段“邂逅”。
2010年,英國漢學家米歐敏在中國偶然讀到《解密》,碰巧她的祖父正是一位二戰(zhàn)時期的密碼破譯專家,機緣巧合,才有了《解密》在多國的出版發(fā)行。
但“邂逅”之外,《解密》在海外受到歡迎也有必然性:諜戰(zhàn)、推理小說在海外是讀者群體龐大的文學類型,對英雄的人性刻畫又是中外審美的共通之處。
換言之,中國文學并不非要靠強烈的“中國性”或爭議話題征服讀者,也可以滿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對于“好看”的共同期待。
西方出版界人士指出,把握海外受眾的審美情趣和閱讀期待,正是中國文學、甚至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的關(guān)鍵。
國際出版顧問、泛麥克米倫亞洲公司前執(zhí)行總裁丹尼爾·沃茨舉于丹作品《論語心得》為例——它的英譯本名為“心中的孔子:可為今用的古代智慧”、法文版書名則是“孔夫子論幸福:普世智慧小冊子”。
沃茨說,“于丹的書在海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讓西方人感到中國古人的智慧和他們今天的生活是有聯(lián)系的?!?/p>
據(jù)于丹的海外版權(quán)代理托比·伊迪介紹,《論語心得》目前已在海外售出超過35萬冊。盡管在英美只賣了5000冊,但在哲學傳統(tǒng)深厚、對翻譯作品更開放的法國,一個夏天就售出了16萬冊,登上當?shù)氐姆翘摌?gòu)文學暢銷書榜。
盡管麥家已是非常幸運,從“邂逅”到面世,他的“企鵝版”《解密》仍然走過了近4年的時間。與之類似的是,短短6萬字的《論語心得》,翻譯打磨的時間也接近3年。
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顧青說:“《論語心得》在海外暢銷,內(nèi)容固然可觀,在翻譯上下這么多功夫是起決定作用的。在做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慢慢明白一本中國的書走向世界,關(guān)鍵是要讓人讀懂?!?/p>
國際版權(quán)代理人、雙語作家吳帆還建議,中國作家急需專業(yè)經(jīng)紀人協(xié)助打理版權(quán)等商業(yè)事務(wù),才能更順利地進入海外主流出版市場。
吳帆說,英美作家九成以上都有自己的代理人,把版權(quán)談判、宣傳推廣這些商業(yè)事宜交給代理人,作家也得以更加心無旁騖地投入創(chuàng)作?!叭藗兩踔劣幸粋€說法,找一個好的代理人比找個好丈夫、好妻子更重要?!?/p>
大衛(wèi)·帕里什則以歐洲市場舉例:“歐洲有接近50個國家、7億多人口說著數(shù)十種不同的語言,面對這樣混雜的出版市場,中國作家需要有合適的代理人來幫助他們過濾不同國別市場的需求?!?/p>